查看原文
其他

党代会丨卫计委:推进卫计事业全面发展 建设幸福“健康遵义”(附H5)

2016-12-07 健康遵义

健康与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密切相关。“十二五”时期,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强基础设施等“硬实力”、人才队伍等“软实力”建设,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档升级,实现了长足发展。步入“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为推动卫生计生事业跨越发展,我市制定了《遵义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以“抓好卫生计生,切实改善民生”为主方向,致力“扩量提质强基,奋力追赶跨越,打造健康遵义,助推全面小康”,力求将更多的服务与便利惠及于民,为遵义人民撑起了健康“保护伞”

回眸“十二五”

卫计融合发展 守护百姓健康

“十二五”期间,全市上下始终把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卫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聚力攻坚克难,强力重点突破,注重整体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群众健康稳步改观。围绕群众就医和健康需求,不断强化服务供给,促进群众健康改善。2015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计生机构4454家,总诊疗人次达2799.18万人次,较2010年增长28.77%;住院总人数达146.44万人次,较2010年增长69.67%。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4.97/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7.6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1.37‰。


(二)服务条件稳步改善。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鼓励多元投资,全面加强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数36760张,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达到5.94张,较2010年增长111.79%;其中2739个民营医疗机构共有床位数6974张,较2010年增长390.09%。各类机构实有床位拥有万元以上设备16307件,总价值42.85亿元。2011年以来实施市、县、乡、村四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67个,总投资28.50亿元,新建业务用房69.51万平方米。全面启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市一医成为“贵州省医院信息化建设培训基地”。


(三)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人才培养和重点专科建设,提高医院等级质量。2015年末,全市拥有卫计专业人员35386人,其中执业医师11871名,注册护士14871名,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92人、注册护士2.40人,较2010年分别增长66.96%、137.62%。市一医成功创建“三甲”综合医院,贵州航天医院、市中医院分别通过“三乙”评审,市妇幼保健院、播州区人民医院分别通过“三级”评审,12家县级人民医院和11家县级中医院通过“二甲”评审。有5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9个省级临床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1个院士工作站。


(四)医疗保障稳步增强。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后顾之忧。2015年全市三大医保参保人数达到730.63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6133761人,参合率由2010年95.37%提高到98.45%,人均筹资水平达到450元,比2010年增长321.43%。2015年全市农村参保病人住院政策范围内合医基金比例为76.90%,实际报销比例为55.02%,全年补偿资金19.86亿元。新农合门诊统筹报销比例为80.86%,共计补偿2.48亿元。


(五)医改力度稳步加大。坚持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在全省率先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并率先实现全覆盖。围绕改革以药补医、医保支付、药品采供、分级诊疗等方面,先后研究出台了系列配套改革措施。28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调整了163项医疗服务价格。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到33%左右,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降低10%左右,医疗收入增幅总体下降,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


(六)“双降”目标稳步实现。坚持依法管理,综合施治,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十二五”期间,全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从2010年的10.85‰、5.45‰下降到2015年的10.6‰、5.07‰;出生人口性别比从2010年的118.93下降至2015年的106.24。全市新创5个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县”,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实现全覆盖。全面二孩政策稳步实施,妇幼健康工作提质增速。

攻坚“十三五”

切实改善民生 打造健康遵义

《遵义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抓好卫生计生,切实改善民生”为主方向,以“扩量提质强基,奋力追赶跨越,打造健康遵义,助推全面小康”为主基调,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主任务,更加注重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和制度完善,更加注重公平可及和均等服务,更加注重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依法管理和政策推动。到2020年,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医疗、医保、医药和公卫四大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支撑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各项体制机制基本趋于成熟,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基本成型,人口增长基本进入均衡发展态势,全市卫生计生总体居于全省领先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一)做优做强资源总量,强化医疗供给保障。坚持多措并举,多元投入,做优做强资源总量,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定位准确、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


1.完善市级服务体系。加快市一医内科综合大楼及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市中医院新蒲院区和市妇女儿童医院建设,完善新蒲新区医疗卫生功能布局。加快市五医改造工程,着力打造“生态医院”。加快市精神病专科医院一期工程建设,尽快投入使用。力争立项建设市传染病医院。整合遵医附院和市一医资源,建设市医学影像和医学检验中心,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2.强化县级服务体系。各县、区(市)设置规范建设公立性质的1所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和1所妇幼保健机构。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适度增加部分县级人民医院的业务用房,完善功能分区。加快正安县、凤冈县、余庆县、务川自治县、赤水市、湄潭县、习水县等7个中医院中央资金建设项目,力争立项建设仁怀市、桐梓县2个中医院。着力打造成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


3.夯实基层服务体系。围绕构建“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合理设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或改扩建100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100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乡、村两级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4.发展中医服务体系。以县级中医院达标建设和提升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为重点,加快中医药医疗和预防保健体系建设。


(二)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群众健康指数。围绕构建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和城乡基层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强化项目管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三)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群众受惠水平。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差距,努力提高群众看病就医保障水平,切实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1.提高基本医保水平。建立长期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确保农村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适度提高公共财政和个人筹资标准。逐步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和费用支付比例,将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比例保持在75%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到75%以上,缩小与实际支付比例的差距。继续开展重大疾病保障工作,扩大大额门诊慢性病、特殊病种补偿的病种范围,将农村重大疾病实际补偿比保持在80%左右。


2.完善大病保险制度。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利用基本医保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减轻参保参合人员的高额医疗费用负担,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公益慈善的协同互补作用,统筹协调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政策,有效提高保障水平。


3.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完善救助措施,实现全市全覆盖,推动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整合资源,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扶助、民政救助、扶贫支持及公益慈善捐助等资源,对救助保障对象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


4.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结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和疾病临床路径管理,积极推行以总额控费为主,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混合的付费制度改革。鼓励优先使用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及新农合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建立医保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5.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推行医保基金收支预算,规范基金管理,控制基金风险,确保基金安全。提高基金使用效果,减少基金累计节余。全面实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和跨县住院医疗核查。改进监控手段,严查重处套取医保资金行为。建立完善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探索依托商业保险机构第三方力量加强驻点调查和报销审核,有效规避违规支付行为。


(四)全面加大医改力度,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坚定改革定力,坚持三医联动,强化改革统筹,切实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藩篱,努力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群众满意度。


(五)全力加强队伍建设,破解人才短缺瓶颈。牢固树立“人才强卫”发展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当务之急和长远之计。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以实用型人才为基础,营造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卫生计生人才队伍。


(六)高度重视内涵建设,推动服务能力提升。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由规模扩张型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七)坚持计生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形势变化和生育政策调整,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八)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强化管理服务支撑。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的市、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市人口,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智慧医疗”带来的便捷服务。


(九)发展医疗健康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的战略部署,依托大数据,发展大健康。完善医疗卫生功能布局,不断拓展服务范围,促进医疗服务业转型升级。深化中医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中医保健服务,强化医疗卫生在大健康产业中的支撑能力。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民营医疗机构准入制度,认真落实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在服务价格、医保定点、建设用地、职称评定、重点学科建设、大型设备配置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上规模、上档次的医疗机构,开发老年护理、心理咨询、口腔保健、美容服务、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健康服务新兴业态,促进衍生产品研发利用,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


蓝图已绘就,奋发正当时。遵义卫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全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为让全市群众拥有健康的身体,享有健康的服务,享受健康的生活,更快更多获得健康实惠而努力奋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H5详细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